预算管理制度及其内容和流程
fly
2025-02-21
次浏览
以下将为你详细阐述预算管理制度,涵盖其内容与流程,帮助你全面了解企业预算管理的关键要点。 云表提供[预算管理制度]解决方案[免费体验]
以下将为你详细阐述预算管理制度,涵盖其内容与流程,帮助你全面了解企业预算管理的关键要点。

预算管理制度及其内容和流程
一、预算管理制度概述
预算管理制度是企业为了实现战略目标,对未来一定期间内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财务活动进行全面规划和控制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它是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重要手段,通过明确预算编制、审批、执行、监控、调整和考核等各个环节的责任和流程,确保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保障企业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预算管理制度内容
(一)总则
目的:明确预算管理制度的制定目的,如加强企业预算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等。
适用范围:规定制度适用于企业内部的哪些部门、单位、项目或业务领域。
基本原则:阐述预算管理应遵循的原则,如战略导向原则、全面性原则、客观性原则、严肃性原则、灵活性原则等。
(二)预算管理组织体系
预算管理决策机构:明确预算管理委员会等决策机构的组成人员、职责权限,如负责制定预算管理政策、审批预算方案、协调解决预算管理中的重大问题等。
预算管理工作机构:规定预算管理工作机构(如预算管理办公室)的设置、职责,包括组织预算编制、审核、汇总,监控预算执行,进行预算分析与评价等工作。
预算执行单位:界定各预算执行单位的职责,如负责本部门或单位的预算编制、执行、控制和反馈等工作,明确其在预算管理中的具体任务和责任。
(三)预算编制
编制内容:详细说明企业需要编制的预算种类,一般包括经营预算(如销售预算、生产预算、采购预算、成本预算等)、资本预算(如固定资产投资预算、项目投资预算等)和财务预算(如资金预算、预计利润表、预计资产负债表等)。
编制方法:规定采用的预算编制方法,如固定预算、弹性预算、滚动预算、零基预算等,并明确不同预算项目适用的编制方法。
编制流程:制定从预算目标下达、各部门编制草案、汇总审核、调整修改到最终审批通过的详细流程,明确各环节的责任部门和时间节点。
编制依据:要求预算编制应依据企业战略规划、经营目标、市场预测、历史数据、政策法规等进行,确保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四)预算审批
审批权限:明确不同层级的预算审批权限,如预算管理委员会、董事会、股东会等对不同额度、不同类型预算的审批权力。
审批流程:规定预算审批的具体步骤和程序,包括提交审批的材料要求、审批过程中的沟通反馈机制等。
(五)预算执行与控制
执行责任:强调各预算执行单位是预算执行的责任主体,负责将预算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具体岗位和人员。
执行监控:建立预算执行监控机制,通过定期收集、分析预算执行数据,利用信息化手段等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偏差。
控制措施:制定预算控制的具体措施,如对预算内支出的授权审批制度、对超预算和预算外支出的严格审批程序、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预警机制等。
(六)预算调整
调整条件:明确在哪些情况下可以进行预算调整,如市场环境重大变化、政策法规调整、重大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影响等。
调整程序:规定预算调整的申请、审核、审批流程,要求调整申请应说明调整原因、调整内容、调整对企业整体预算的影响等,经相关部门审核后按审批权限报上级审批。
调整频率与幅度:对预算调整的频率和幅度进行限制,防止随意调整预算,确保预算的严肃性和稳定性。
(七)预算分析与评价
分析内容:确定预算分析的内容,包括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差异原因分析、预算完成趋势分析等,通过对比实际执行数据与预算数据,找出差异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分析方法:规定采用的预算分析方法,如比较分析、比率分析、因素分析等,要求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深入剖析。
评价指标:建立预算评价指标体系,如预算完成率、预算准确率、成本控制率、资金周转率等,用于衡量各部门和单位的预算管理水平和执行效果。
评价周期:明确预算评价的周期,一般为月度、季度或年度,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八)预算考核与奖惩
考核主体与对象:确定预算考核的主体,如由预算管理委员会或人力资源部门等负责考核,明确考核对象为各预算执行单位和相关责任人。
考核内容与标准:根据评价指标和预算目标完成情况,制定具体的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确保考核的客观公正。
奖惩措施:制定与考核结果挂钩的奖惩制度,对预算执行情况好、完成预算目标的部门和个人给予奖励,如奖金、晋升机会、荣誉称号等;对预算执行不力、未完成预算目标的部门和个人进行惩罚,如扣减奖金、绩效扣分、通报批评等。
(九)附则
制度解释:明确预算管理制度的解释权归哪个部门或机构所有。
制度修订:规定制度修订的条件、程序和周期,以适应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和预算管理的需要。
生效日期:确定预算管理制度的生效时间。
三、预算管理流程
(一)预算编制流程
预算目标下达:企业根据战略规划和经营目标,结合市场环境和自身实际情况,确定年度预算目标,并将其分解下达至各预算执行单位。
部门预算草案编制:各预算执行单位根据下达的预算目标,结合本部门的业务计划和实际需求,编制本部门的预算草案,包括各项收入、支出、资产购置等预算项目。
预算草案汇总与审核:预算管理工作机构对各部门上报的预算草案进行汇总,并从企业整体角度进行审核,检查预算草案是否符合企业战略目标、是否存在不合理的预算项目等。
预算调整与平衡:对于审核中发现的问题,预算管理工作机构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协调,要求其对预算草案进行调整。经过多次调整和平衡,使各部门的预算草案相互衔接、协调一致,形成企业的初步预算方案。
预算方案审批:初步预算方案经预算管理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报董事会或股东会审批。审批通过后的预算方案正式下达至各预算执行单位执行。
(二)预算执行流程
预算指标分解落实:各预算执行单位将企业下达的预算指标进一步分解到各个岗位和月度、季度等具体期间,明确每个岗位和时间段的预算执行任务。
业务活动开展与预算执行: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各部门按照预算安排开展业务,各项经济业务的发生要严格遵循预算规定进行审批和执行。财务部门负责对各项支出进行审核和支付,确保支出在预算范围内。
预算执行监控与分析:预算管理工作机构定期收集各部门的预算执行数据,与预算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及时发现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偏差和问题。对于重大偏差,要深入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各部门定期向预算管理工作机构报告本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预算管理工作机构汇总编制企业的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向预算管理委员会和管理层汇报。
(三)预算调整流程
调整申请提出:当出现符合预算调整条件的情况时,由相关预算执行单位提出预算调整申请,详细说明调整原因、调整项目、调整金额以及调整对企业整体预算的影响等。
调整申请审核:预算管理工作机构对调整申请进行审核,评估调整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分析调整对其他部门和企业整体预算的影响。对于重大调整申请,可能需要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论证。
调整方案审批:根据审核结果,预算管理工作机构提出预算调整方案,按照规定的审批权限报预算管理委员会、董事会或股东会审批。
调整方案下达与执行:审批通过后的预算调整方案正式下达至各相关部门执行,各部门按照调整后的预算指标进行业务活动和预算控制。
(四)预算分析与考核流程
预算分析:预算管理工作机构定期(如月度、季度)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通过比较分析、比率分析、因素分析等方法,深入剖析预算执行差异的原因,为预算考核和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预算考核:在预算期末(如年度),按照预算考核制度和标准,对各预算执行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核评价,计算各项考核指标的完成情况,确定考核结果。
奖惩实施:根据考核结果,按照预算考核与奖惩制度的规定,对预算执行情况好的部门和个人给予奖励,对预算执行不力的部门和个人进行惩罚,激励全体员工积极参与预算管理,提高预算执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