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长油田井下生产作业数据集成管理平台
一、公司介绍
延长油田井下作业始于1907年的人工固井,一直伴随着百年油田的开发和开采。1993年,随着石油开发技术、装备升级和企业发展需要,延长油田整合原有的测井、固井、压裂作业队伍,按照“模拟市场化运行,独立核算经营”的原则,成立了井下作业工程公司(部),是延长石油旗下唯一的集测井、固井、射孔、压裂为一体的综合性油服单位。公司下设生产单位3个,辅助生产单位4个,机关部门14个,一线生产基地7个。现有员工738人,专业技术人员196人,硕士学历27人。拥有测井设备23套,固井设备15套,压裂设备8套,各类工程车辆204台(套),固定资产原值8.45亿元。
井下作业工程公司是油田公司产能建设的重要单位,主要负责全油田测井、固井、射孔和压裂四大主体业务和测井资料解释、测井仪器修理、固井水泥化验、测井仪器标定、标准井深度校验以及特种车辆维修六大配套技术服务。近年来,公司定规范,立标准,稳价格,逐步形成延长油田井下作业专业化管理体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下定海神针,起到管理引导、质量包底、成本揽底的重要作用,为油田公司“少打井、多出油”做出了积极贡献。目前,作业市场已跨出陕西,遍及山西、内蒙、甘肃、四川、重庆和贵州等地。
井下作业工程公司本着“立足油田、服务油田、拓展市场、打造品牌”的宗旨,持续提升技术装备水平,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集常规井、水平井、天然气井、页岩气井、煤层气井、地热井等井下作业项目一整套技术成熟、装备配套、经验丰富的工艺体系,已达到国内同行业较为先进水平,同时也是国内同行业综合性较强的油服公司。
二、信息化动因
1.单位现状
井下公司作为以车辆设备为载体的流动作业单位,作业环境复杂,施工点多、作业线长、辐射面广,调度派工、派车、费用结算及成本发生费用不可预见性较强,费用预算难以准确到位、核算统计及时性难以保证,使用现有管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生产经营管理需求。
2.行业现状
社会的发展,已进入信息化大数据共享时代,5G技术、云计算、大数据、财务机器人、AI智能等正逐渐走进视野。在我们行业较多还是停留在个人电脑办公的EXCEL表格时代,信息化建设已落后于其他行业。目前应用软件功能单一,往往需要多套软件分别独立应用,数据分散、格式不统一,综合管理性、适用性差,使用维护成本大。涉及油田井下工程行业专业特点的管理软件更因专业性强,软件公司对工程行业管理流程、专业数据逻辑、业务需求熟悉程度不够,实用性往往偏低,多数主要业务为简单填报后流程审批功能,不能有效匹配单位管理需求。
3.应用现状
财务资产科积极探索大数据时代符合井下实际的业财融合模式,以“流程管控、数据集成、定额分析”的管控思路,自主研发了“延长井下生产作业数据集成管理平台”。平台将各项作业从作业调度、派工、施工、结算、统计分析、定额管控等各个生产经营环节全方位、全流程纳入信息化管理,将经营数据、流程、业务移植到平台管理上,业务格式化、流程模式化、数据共享化,提高业务人员工作效率、降低企业管理成本,并使新参加工作人员更快胜任岗位工作。可在电脑、手机端、同步应用,结合北斗定位信息,进行简单、高效的作业管理、业务办理、信息查询、数据分析、适应时代步伐。
通过一年来实际运行,管理平台有效提升了公司生产运行管理的效率和能力,同时增强了财务对业务的管控和分析能力,为公司开展生产经营预测分析、强化作业结算审核、开展定额管控等提供了有效手段,有力促进了公司在主营业务的管理水平。
三、系统介绍
主要有9个模块:流程管理、辅助管理、基础资料、统计查询、生产收入、成本费用、进销存管理、财务管理、归口管理。
组织机构与用户设置
基础资料模块包含:车辆基础信息、价格目录库、科目名称、印务�